如果有什麼事情讓27歲我的感觸良多,大概就是接近這個年紀的人會有衝動想樣突破自己的人生,而我對於這樣的感覺很了解。還有就是我已經慢慢的從什麼都樂意嚐試漸漸演變到希望能走出一條清楚的路徑。
每個人想追求的東西不一樣,想突破的點也不盡相同。身邊一群朋友跟我在差不多的時間點都做了驚人之舉,有人放棄高薪工作要當傳教士、有人要結婚、有人棄理工投入哲學的懷抱、有人本來不能沒有朋友卻決定不跟大家來往,而我是這麼老了還要去考研究所。在補習班自我介紹的時候都覺得汗顏。不過慢慢我也發現,考財金類別的同學中不乏我這個年紀的人。閒聊的時候大家不免聊到為什麼現在才要考研究所,除了不滿意現在的工作之外,另外就是有很強烈的感覺─自己並不屬於目前的環境。我也有這種感覺。
老實說,我剛出社會的時候找工作純粹是哪邊可以去就去哪裡。大學同學十之八九都跟我一樣畢業後往業務的路上走,想到在學校的時候大家個性差那麼多,個性內向外向特點也不一樣,居然都是做業務,應該是因為業務一直都很缺人所以也比較好應徵吧。說實在的,那個時候也看不出來自己有什麼潛力,或是有什麼特點。還有就是,業務並不是個舒服的工作。總覺得流血流汗後收穫會比較多。剛進業務部的時候,我覺得我跟大家都一樣。日子久了,開始覺得我跟這群人差很多。他們情緒起伏大,我情緒穩定;他們會交際,我只會做事;他們數學差討厭數字,我數學還不錯。最大的差異是,業務天生喜歡一直待在人群裡,而我有時候想靜一靜。承接我主管一竅不通的帳務可以一個下午不用講電話只看數字真好。或許是因為這樣,我無法衷心地喜歡做這個工作吧。如果不知道怎麼定義自己,拿別人跟自己的差異比一比,頓時讓這件事情變得簡單很多。
我感興趣的事情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有一搭沒一搭地做。惟獨我對財務的興趣好像沒斷過。工作不忙的時候我看很多產業新聞,同事無意email給我半導體大廠的財報我看得津津有味,我把看過的東西都做筆記試著累積我對某個產業走勢的想法。去書店看了很多投資理財的書、財經新聞的報導,發現很多地方我看不懂,自願地拿起大學財務教科書起來看。終於有天我覺得,我的工作再做下去我會變成跟我上司一樣的人,我願意嗎?我不願意。如果我可以看得出來我跟週遭環境的差異,那我為什麼還要待在這裡?如果我願意把休閒時間都花在研究財務上面,那何不把它變成我的工作?至少我知道薪水不賴。
年紀很輕的時候,我覺得不用劃一條太清楚的界線決定自己要做或不做什麼。有時候雖然不是太喜歡的東西,但是有機會嘗試一下也不賴。其實我不太擅長演講,但是我不討厭,大學的時候也上台報告好幾次,工作的時候進階到用英文做公司簡介,我的同事跟上司扮演傲客在台下還手環胸、臭臉還不停的想要問倒我,現在回想覺得這還滿有趣的。我是個內向的人,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居然參加的話劇社做學校公演,雖然只有演出一次,但是演出之後覺得上台不過如此。我想我就是這樣的人,就像有些人死都不吃青椒、茄子,我一開始也不吃,但是我不排斥中華料理之外的青椒茄子,後來發現披薩上的煙薰香腸搭配青椒很好吃、泰式酸辣醬汁配茄子很好吃,就慢慢變得什麼都吃。我的問題是,有時候我會把事情想得太美好,就像覺悟的那天之前我也有幻想過我可以透過後天訓練變成超級業務。
現在我覺得我曾經努力地把圈圈擴大,現在該是把圈圈縮小專注在某個點上的時候。我做過國外業務,做過保險,參加過直銷大會。我現在很清楚的知道業務的工作吸引我是因為可以不斷思考,保險的工作吸引我不在於保險本身而是金融業的魅力,直銷大會散播每個人對於工作的最美好遠景勝過於它真正的價值。但是還是一樣,我不能肯定我會成功。
曾經嘗試找過財務的工作,但是除了拉客戶的營業員之外,其他的都得有碩士學位。我掙扎了好久才回來考研究所,我只是想要做我喜歡的事情,為什麼非得跟一群人搶破頭?如果我沒有考上研究所,有關財務的工作,我沾都沾不到。如果我考上研究所,也只是個好的開始。
我不知道明天會怎樣,只能把今天的事情做好。
留言列表